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4-01-17当前位置: 首页 >> 技术资料 >> 图书推荐

《水质研究方法》前言

前言 

   水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的质量,即水质,决定水的价值,被污染的水不但失去了利用价值,还会带来各种危害。保障水质安全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水质污染日益复杂,对水质安全保障不断带来新的挑战。仅关注水质标准中规定的指标并不能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水的质量特性或污染特征,深入开展水质研究,科学、客观评价和掌握水中化学与生物组分特征及其浓度水平和转化特性,是保障水质安全和确定处理工艺的前提和基础。 

   本书旨在为研究人员,特别是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本实用的、反映水质研究领域前沿和发展方向的水质研究方法指导书,而不是水质检测方法的参考书。本书试图为回答在水质研究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以下典型问题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指导:(1)测定哪些指标?测定这些指标的意义是什么?(2)选择哪种测定方法?(3)如何保证和判断水质监测数据的可靠性?(4)如何进行数据解析和表征?(5)如何解读和挖掘水质数据的价值?(5)如何评价污水的处理特性和选择处理工艺等等。

    通过系统分析和梳理,本书将水质研究目的分为(1)掌握污染物浓度水平、(2)解析组分特征、(3)评价水质安全和(4)预测水质潜能等 4 种类型,在系统总结水质指标和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上,针对常规水质指标、有机组分特征、有毒有害化学和生物污染物、水质安全性和稳定性指标,系统阐述了指标的含义和意义、典型条件下的指标取值范围和水质要求、测定方法和典型研究案例;总结了面向处理工艺选择的污水处理特性评价方法和消毒研究方法;同时注重水质“研究方法学”,包括水质研究思路、实验设计方法、数据获取方法、数据解析和解读方法以及表征方法等的介绍。 

   在撰写过程中始终坚持学术性、前沿性和系统性原则,力图系统梳理和凝练水质研究的新理念、新指标、新方法和新技术等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突出“水质安全”和“水质转化特性”研究,具有显著的特色。在写作和表现方式上,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和案例,力图提高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 

    本书是作者及其研究组近 20 年来从事再生水安全高效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成果的结晶,也是多年来作者对水质研究思考、探索和实践的总结。本书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科技部科技支撑课题和“863”课题以及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

专项课题的支持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感谢! 

   全书由胡洪营策划、撰写和审稿、统稿,各章的主要撰写人员还有:第2章:李昂;第3 章:孙艳;第 4章:孙艳;第5 章:张天元、朱树峰;第 6 章:巫寅虎;第7章:张天元;第 8章:庄林岚;第9 章:唐鑫;第 10 章:唐鑫、赵欣;第 11 章:唐鑫;第12 章:赵欣、陶益;第13 章:吴乾元;第 14 章:吴乾元、黄璜、孙艳;第15 章:吴乾元、黄璜;第 16 章:吴乾元、汤芳、杜烨、杨扬;第 17 章:吴乾元;第 18 章:黄晶晶、庞宇辰、吴乾元;第 19 章:庞宇辰、黄晶晶;第 20 章:黄晶晶、黄璜;第 21 章:黄晶晶、巫寅虎;第 22 章:孙艳;第 23 章:赵欣;第 24 章:李晴;第25 章:巫寅虎;第 26 章:杨扬、唐鑫、黄璜;第27章:庄林岚;第 28章:汤芳;第29 章:黄晶晶;第 30 章:张逢;第31 章:庞宇辰;第 32 章:孙艳、张逢 

   另外,孙艳、黄晶晶、巫寅虎、庄林岚、李晴、田贵朋和王文龙为统稿、校稿做了大量的工作;孙艳、庄林岚和巫寅虎参与了图表绘制工作;姜晓华参与了书稿格式和文字修改工作;孙艳参与了缩写词的编辑工作。 

   本书可供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饮用水供水等领域的教师、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参考。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定有不足和错误之处,希望读者指正。 

 

胡洪营 


2014 年 8 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