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4-01-17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2009再生水安全利用会议

再生水病原微生物风险控制面临的新问题与技术需求

报告人:胡洪营,教授,清华大学环境系环境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胡洪营教授长期从事环境微生物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污水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再生水水质安全评价与保障技术、污染水体水质净化与生态恢复技术等方向的研究,至今共发表论著近25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60篇)。

    水危机不仅将严重束缚和制约经济发展,而且将可能引发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危机。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措施,也是一条成本低、见效快的有效途径。
    污水再生利用的实践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再生水水质的安全性问题。
污水病原微生物具有健康风险,有毒有害污染物具有健康和生态风险。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健康风险,但是在再生水景观利用过程中,会引发水华爆发,从而带来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由病原体引起的微生物风险通常是再生水利用的主要风险。
    报告围绕
污水再生利用风险及其控制技术需求、病原微生物控制面临的新问题消毒副产物及其控制再生水安全消毒技术需求等四个问题展开。为了防止病原菌的扩散,对污水进行消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再生水消毒评价指标存在诸多问题问题,如以污水中80%以上的微生物无法通过培养检测,常用病原指示微生物(大肠杆菌、粪大肠菌)不能全面反映病原微生物(新型消毒抗性病原微生物被不断发现,如两虫、诺如病毒等),有害基因和内毒素尚没有受到足够关注,消毒后微生物的在生长和复活现象等。污水成分复杂,消毒后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数量更大、种类更多,又会带来生态安全方面的负面效应。如何处理好卫生学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矛盾是消毒实践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高风险病原微生物和消毒副产物 协同控制是污水安全消毒的发展需求。

 

相关论文:城市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病原性原虫的去除特性
          紫外线消毒后微生物的光复活特性及其评价方法  等



< 前一个: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 后一个: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