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24-01-15当前位置: 首页 >> 再生水利用 >> 城镇污水回用 >> 环境利用

再生水景观水体自净能力及水质保障措施

 一般景观水体都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和水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
    1. 水体流动性 
    当景观水体具有流动性时,藻类不易大量繁殖。同时,由于水流不断复氧,在水体生态系统的作用下能一定程度地维持水体环境容量,即轻度的富营养化不会很快使流动水体产生黑臭现象。
    2. 水生生物净化作用
    在景观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和放养食藻型鱼类,可以改善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一方面,大型水生植物以自身为主体,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水质。植物通过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去除水中的氮磷和悬浮颗粒, 效果良好。 水生植物还可以通过释放化感物质对浮游植物产生抑制,同时向水体中放氧。 大型水生植物的上述特点均有利于抑制藻类生长,防止水华爆发。常用于改善水体生态结构的大型水生植物包括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川蔓藻(Ruppia maritima Linn)和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等。 
    另一方面,放养食藻型鱼类,可以通过鱼类的捕食作用去除藻细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抑制水华的爆发。常用的食藻型鱼类包括鲢鱼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鱼(Aristichthys mobilis)、鲤鱼(Cyprinus carpio)和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 东湖和太湖的水华控制研究表明,鲢鱼和鳙鱼的大量放养可以有效控制水华藻类,抑制水华爆发。
    3. 人工湿地净化水质
    人工湿地是再生水景观水体常见的水质保障措施和生态修复工程,可以进一步去除再生水中的氮磷浓度,并且和景观水体之间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可有效降低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后爆发水华的风险。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还可使景观水体澄清透明,增强环境美感。

来源: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氮磷水质标准确定, 李鑫 等,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6):2404-2408
关键词:景观水体,净化,水质,生物,流动性